看着一张张老照片思绪纷飞,时间的年轮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那是1989年的冬天,学校毕业分到中医院的第一个年头,我们二楼专科全体工作人员的合影,已记不清是什么原因要合影,现在想来原因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看见显得弥足珍贵,时光不会倒流,有钱难买昨天。它的背景就是中医院(旧址),当时的工作区。因为跟同事们还不太熟悉,所以站的位置靠边,并与他们拉开了一定的距离。看!里面有少言寡语,和蔼可亲的牙科老前辈马老师;有热情耐心待病人如亲人、精打细算、教子有方、经营家庭有道的陈主任;有悉心指导我业务的小林老师;在我怀孕期间聚餐的时候总给我夹菜,劝我多吃点儿,说着“母肥才能儿壮”的五官科杨老师;因为我是过期妊娠,医院的第2例剖宫产,所以还有给我做剖宫产的两位妇产科元老。
那是1990年我婚礼的晚会现场,工作区4楼的会议室,老李院长当主婚人,小李院长当证婚人,多才多艺的郑科长是主持人,摄影技术不错的郝老师是跟拍,新娘还不错吧?悄悄告诉你:新娘的红毛衣只值20元,不过也难掩开心的容颜,很多人前来祝福,一起舞翩跹。
那是1996年院内学术年会,我在宣读论文,简易的办公桌上有茶杯,没有扩音器;旁边有开水瓶,没有饮水机。背面黑板上有评委对每位作者的评分,那一次我有幸获得名次,参加市级学术年会。
那是2004年正月14日,我母亲的80寿辰,背景是医院的坝子,偏心处有一棵茂盛的黄桷树,黄桷树在工作区和家属楼之间,家属楼底楼就是我的家,卧室开窗黄桷树就映入眼帘,成了我家独特的风景线。黄桷树下,白天有小孩嬉戏追逐,有家属区的男女老幼歇脚、聊家常,晚上是纳凉的好地方,也是我儿子童年心中的乐园。他在花园里弄一根粗壮的小蓬草,将叶子一片片摘去,将根茎拿在手中挥来挥去当“金箍棒”玩,与蝈蝈和蟋蟀斗智斗勇,敌静我动,敌动我静,总能听见其“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儿子对蚂蚁、豆娘、蝴蝶、蜻蜓、螳螂、蝙蝠、猫头鹰这些总是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也是在那黄桷树下,小李院长为我母亲多次看诊,他对老人的尊敬我非常钦佩,是我们的榜样,他的学术,中医用药出神入化,很多人望尘莫及,他的高瞻远瞩(93年购买的进口黑白超声仪清晰度,与当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最好机器可以媲美,96年买下7328医院,购买美国进口彩超,德国进口CT,大力培养临床各方面的人员),为中医院的发展进入一个质的飞跃,功不可没。
这是2017年春天在中医院(新址)十二楼电梯口拍的,那天是我生日,那个电梯口是我的伤心地,因为此前曾在此摔倒,导致我左手骨折,那锥心的痛此生难忘,在此拍靓影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走路要当心。
我与中医院同呼吸、共成长,一晃就要退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虽然有些前辈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了我心中,还有那些老师的关爱,谆谆教诲,经验之谈,让我终身受益。中医院今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个中医人的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保持和发扬我们的特色和优势,实行鲁迅的“拿来主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保持谦虚谨慎,学无止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说一千道一万,实力才是关键,宣传和包装也不可等闲!千里马等待伯乐的时代已经过去,要主动出击,医院要向外界发出最强音,我家大门常打开,中医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