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筑梦•前行•无惧
  • 点击量:3918

风雨四十,岁月章回。大竹县中医院在困境中崛起,奋斗中涅,迎来了自己建院40周年。

清晨,经过干净充满中医气息的文化广场,仰望医圣张仲景的雕像,不禁感慨:进入中医院的14年来,我的第二个家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承国粹耀世中医惠泽竹乡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岁月如梭,韶光易逝。忆往昔,思绪万千。

清楚地记得,20066月的那个仲夏,我带着年少的稚嫩与理想,背上简单的行囊,第一次来到了苎麻之乡大竹县,来到了大竹县中医院。从那一刻起,一袭飘然白衣,一顶圣洁的燕尾帽,让我有了人生的另一个信仰--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减轻病患的痛苦,抢救病患的生命。陌生的地方让我有些紧张不适,熟悉的工作流程却又让我倍感亲切。那时的中医院只有几栋矮房,全院职工也只有两百余人,护士只有60多个。由于医疗设备比较落后不健全各种医疗技术都在探索中前行,辅助科室也在摸索中前进。

刚到科室单独顶班的时候,我各种紧张,各种担心,紧张自己的操作技能不够娴熟,会让患者不信任;担心自己的临床经验不够丰富,会给老师们添麻烦……还好,中医院的前辈们都特别有耐心,还很随和,他们毫无保留地鼓励我,指导我,日积月累,很快的,我就跟上了老师们的节奏。

青春在忙碌的脚步中,不停地流失,我用双腿丈量了无数个漫长的夜晚。工作中朝朝暮暮的忙碌,病床间来来回回的穿梭,有操作成功的喜悦,有抢救病人的紧张与镇定,有被理解信任的感动与骄傲,也有被误解后的委屈和眼泪,更有与同事们亲密无间的战友情谊。在老一辈中医人的传帮带中,和我一样的年轻人在日益积累中成长着。

我们的使命是与死神赛跑,见过太多人世间的生离死别,悲惨画面,这让我更加敬畏生命,敬畏职责。

每一次护理操作,必须一丝不苟,多一次准确的核对,就多一份安全,就多一层积累。我时常提醒自己:用实践减轻患者的痛苦,他们病愈出院的笑脸是我快乐的最大源泉。

时光的书卷因年久而变得模糊不清,书里刻骨铭心的故事却在内心深处无法抹去。中医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粘合剂,更是推动医院发展的催化剂。14年来,我体会到了团队和谐和凝聚力的重要性。我从内科系列轮转到外科系列再到护理部,到过的每一个科室,所发生的故事都值得我回味一生。

记忆将我拉回到了2009年的9月,我轮转到了大内科。大内科病种繁且杂病情变化快。夜班的时候不是监护室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大量呕血就是脑出血患者病情加重不是慢阻肺病人喘得特别厉害就是慢性肠炎患者突然大量脓血便……我迅速而默契地配合医生抢救病人,直到病人脱离险境。疲惫的我准备坐下来写护理记录时,新病人又来了而且病重病危较多,又像打仗似的,办理入院手续安床,推氧气筒给氧(那时没有中心供氧)测量生命体征,心电监护置床旁,留置尿管,静脉输液,胃肠减压,一系列操作做了个遍。有时候一个夜班要收好几个新病人呢,病种不一。现在想起来,那紧张充实的生活仿佛就在昨天,正是由于那种持续忙碌的日子,磨砺了我的意志,提高了我的护理操作和急救能力水平,让我的临床经验飞速积累着。几年的内科历练使我一生受用在此,我很感谢大内科的全体医生和护士,感恩经历!

手术室一道紧闭而神秘的门似乎隔出了两个世界这扇门聚集了无数焦急等待的目光这扇门也承载了无数工作者的追求与付出这里的工作者除了麻醉科医生和手术室护士以外,其他则来至整个外科系列的医生,大外科、妇产科、骨伤科、五官科、肛肠科、口腔科,他们组成了无影灯下缺一不可的手术团队,他们穿着同样的衣服戴着口罩、帽子只露出一双深邃的眼睛他们不分白昼各自忙碌着……

庆幸我在这里工作了4年有余。手术室的工作,专业性非常强,无菌要求特别严,团队协作很重要。在这里,迎接过多少新生命,挽救过多少病人,我没有去特别计算过,只看见超级搭档们摘下口罩后那湿润而疲惫的脸上挂满了会心的笑容。

手术室的工作,工作时间不固定,这是它的特点之一,半夜加班是家常便饭的事。记得某年的一个平凡寒夜,我值班,近23点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寒夜的寂静,急诊科医生来电一起大型交通事故引发的车祸伤,共8人,全身多处伤,伤情较重,涉及外科、骨科、五官科,预计20分钟到达医院。我马上通知二线三线四线加班人员,麻醉医生和我立即准备手术间,各自迅速进入备战状态。电话铃声再次响起,妇产科医生来电马上急诊剖腹产,胎儿宫内缺氧,于是我一边准备剖腹产的手术间,一边通知五线加班,确切的说,全科室的同志都必须到齐了。

5分钟后,剖腹产病人到了,医生跟着一起上来了,我们一起把病人抬上手术床,我输液,麻醉医生上麻醉,同时进行。麻醉很顺利很精准,几分钟效果便出来了,我马上为患者导尿,准备开台了,产科医生已经外科洗手完毕,迅速进入手术流程,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手术室加班人员已经就位,各自准备着……外科,骨科,五官科医生都已穿戴好,准备战斗。

时间预计得差不多,伤员们已经在放射科、功能科、检验科做过必要的相应检查,一切都在预料和掌握之中:鲜血的味道、嚎叫声扑面而来,一个脾破裂,一个肾挫伤,一个肋骨骨折,一个股骨骨折,一个胫腓骨骨折,两个头面部多处伤,一个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伤。我们各自把患者接入对应的手术间,紧张有序地忙开了,麻醉医生迅速上麻醉,巡回护士飞速准备着,器械护士、手术医生进行外科洗手,迅速上台,时间就是生命,分秒必争……夜已经很深了,只听见心电监护仪传来的滴滴声,还有手术搭档们细微的讨论声。我看着忙碌的同事们眉眼间表情丰富且多变,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又浮出笑容,一会儿表情严肃,一会儿又长舒一口气……这就是走在生命钢索的一群可敬可爱的中医人。感恩遇见,祝愿老师们越来越好!

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罢了!我深信丰碑无语,行胜于言。

大竹县中医院历经40载沧桑岁月,从最初的矮房到2012年门诊住院综合大楼的投入使用,从全员努力争创达州市首家三级乙等中医院,再到如今的治未病大楼已初见雏形……中医人在耕耘,在求索,在创新;中医院在注入新的理念,新的力量,在不断壮大。

花开花落,几度春秋。40年的时光,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作为医院的一份子,我们有着各自的姓和名,但我们却拥有着共同的人生坐标——为中医事业倾尽全力。我们不会忘记,忙碌在医院每一个角落里领导的身影;不会忘记,夜以继日坚守在岗位上医生们沧桑的脸庞;不会忘记,奔走在病房中护士们疲惫却坚定的身躯;不会忘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院上下齐心对抗病毒的坚定必胜之心。

前方,也许路途坎坷,波折接连,但,我们只能目光坚定向前,脚步必须矢志不渝。习总书记说技术和粮食一样,靠别人靠不住,要端自己的饭碗,自立才能自强。一席朴实的语言激励着中医人,让我们一起在奋斗中实现价值,践行信仰,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大竹县中医院,携手笃定前行。

我深爱的大竹县中医院,祝您生日快乐!